尝谓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于本源浚而培之,则其派远流长,根稠叶茂。于宗祖遵而敬之,则其族睦亲厚,子孙孝敬。
欧阳永叔曰:人而不知姓代之所自出,则其离禽兽不远。苏老泉曰:仁者不世而其贤人君子,犹或识其先人,至百世不绝者,由其有谱之力也。晦庵朱夫子曰:人家三代不修谱,大不孝也。由斯以谈,则谱不可以不作,而又不可以不修。
我婺诸姓,朱氏为最。其先出买臣之后,至唐僖宗朝,乾符戊戌(878年),师古公因巢贼乱,奉祖父自金陵避过歙之黄墩,长子古训复迁金陵。次子古僚讳瓖(环),领兵三千镇戍婺源,家松岩里。三子古祝为南唐幕下承旨,家香田。四子古祐讳瑾,军总管,任休阳步功,授宣州观察使,卜基鬲山,生五子春、满、园、林、秀。春迁首村。满迁浮北。园迁霓湖。林迁洄溪。秀迁浮北槎滩头。嗣是散居四方者,族远人繁,何啻数万。指在宋淳熙(1183年),文公启修于其始。我明洪武,伯徽继续于其后。迨嘉靖(1540年)间,博士墅公统宗于郡城。虽代会有人,萃集未全,派多遗落,世次失序,岂云亲亲矧。又经人五代世系不续,实为朱氏缺典。
阙里裔孙,应袭博士邦相公,字君辅,同兄邦校、弟邦模深为致虑。用是统会,命人散引邀集,博收瓖、瑾二分以下分派者。二公裔孙若一、元一、聪万、镒万、金邦、衡邦、贤有、昇有、宿大、绶有、绶继、尹继、元继、祥继、泗大、正遇、元明、元成、禄新、蕃良、云元、成应、黉本、道文、时万、春存、仁绂、存慈、国瑚、国梁、英魁、梦龙、廷翌、文谟、可赞、焕辉、祖世、宝等出为领袖,同志协修。延儒校正,厘其舛讹,补其阙略,删其杂伪。
叙昭穆,则世次详明。考行实,则文献足证。源流溯自图墓树封,毫无瑕疵。光前烈,于既往。绍后裔,于将来。所谓子孙考敬者,在兹诸君之功过,顾下伟欤。然必敦和睦以联之。秉孝敬以率之。保其松楸,勿使并吞。世其宅第,勿使丘墟。守其德泽,勿使遗逸。则是典历千万,古而常新矣。不然外合中离,以气相加,以力相角,未免恶之凌善,智之诈愚,勇之暴寡,相轧相抗之习,兴一家之近,且相视如途人,况远而异族,涣而各派者哉。诸君共襄盛事,其尚以是劝勉,不惟于谱牒增光,而后之子若孙,自当睹之而起敬,望之而知戒也。
自余告里归,年老体倦,惰修古文辞。君辅昆玉屡请,义不容辞,聊叙数语于其首云。
天启甲子(1624年)三月,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眷生汪应蛟拜撰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