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高手马晓春、曹大元九宫山打擂纪实
本报记者 朱封金
纹枰论道最讲究的是心情和环境。
今年(2004年),自围棋甲级联赛开赛以来,主办者将许多场次都安排在了名山大川之中。于是,在第十一轮的较量中,湖北队也在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九宫山上设擂。静候挑战对手山东鲁抗队。 提起山东鲁抗队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提起马晓春、曹大元就无人不知了。这次前来九宫论“剑”的人当中,就有马晓春、曹大元这二人。
高手总是最后一个出场。原先定好6月30日下午5:30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可因为等马晓春和曹大元,新闻发布会只好往后推延。没办法,谁叫他们是叫得响的明星和围坛上的高手呢。于是,记者同棋迷们一道,站在宾馆的门口,望着大路,盼望冷不丁地冒出一部车子来。
这九宫山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普照,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尽管主办单位的负责人一再告诉记者,马晓春马上到,可望着大雨,记者的心中产生疑惑:新闻发布会还开吗? 正当记者们以为新闻发布会要被取消的时候,围坛高手们来了。来到这座名山之中,从来是惜字如金的马晓春也禁不住说出了心中的高兴之情:“这个地方太好了,真希望下次还能再来。”而曹大元先不忘将对手夸奖一番,然后话锋一转,直言不讳地说:“来到这座仙山上,享受这日月之精华,我们岂能不赢?” 当然,马晓春和曹大元知道,身经百战的李自成在九宫山落难的悲壮结局,使得他们对这次九宫论“剑”更不敢有丝毫马虎。
第二天上午9:30,棋手依次走进了棋室。马晓春毫不客气地将一颗子安插在了林峰的跟前,高手的较量在沉寂中拉开了序幕。周围一片寂静,甚至静得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俩就像两个内功高深莫测的武林高手,在比内力,比内功,看似不动,其实杀机四起,危机四伏,内行的旁观者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暗中捏了一把汗。
中午封盘时,从棋室出来的马晓春面色凝重,不用说,他在上午的论“剑”中没占到便宜。然而,局势的发展就像这九宫的天气一样变幻无穷,晴空万里和倾盆大雨之间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演变的过程。下午开盘不到一个小时,马晓春就满面春风地走了出来,他赢了,赢得林峰无话可说。他就像东邪黄药师一样,在围棋界中的武功精通五花八门的奇门遁甲等秘笈,在关键时刻扭转了乾坤。 比武胜了,话也就多了:“对手一开始就出凶招,让我好一阵抵挡,我把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下到后来,他只顾‘杀’我,结果把自己给堵死了,于是,我就趁机把他给‘斩’了。”这么说,林峰不是败给了马晓春,而是被自己给打败了。 从马晓春的话中我们读懂了这样的一个俗语:姜还是老的辣。可把这句话用在曹大元身上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就在马晓春“斩”了林峰的时候,曹大元同湖北小将周逵的快棋刚刚开始。如果说马晓春和林峰是在比武功内力的话,那么曹大元和周逵是在比武功的招数,双方你来我往,手忙脚乱地大战了300个多回合,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次论剑。曹大元手摇羽扇,满怀信心等着裁判的数子,然而,数着数着,曹大元傻眼了,自己居然以2又4分之1子的微弱之势输给了这个二段娃娃兵。这是为什么?
在复盘时,曹大元指着他左上角的那块棋质问周逵:“你明明是活棋,为什么还要补两颗子?”而周逵的回答让他和所有的人大吃一惊:“没什么,这两颗子我是胡乱下的。”“啊,这么说,你下的是‘昏招’?”一句话只差没把曹大元晕了过去。 是的,小将周逵下到最后实在是没什么招数了,就胡乱地出了两招,就像走火入魔的西毒欧阳锋不按常规出拳而突然使出“蛤蟆功”一样,所有对手轰然倒地。
在武侠小说中,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敢小视孩童的。曹大元就是这样的高手,他把孩童的每一个招数都看成了是高深的武功而拿出自己的各种招数去化解。其实,孩童毕竟是孩童,他有时打出的招数也没任何目的,结果曹大元上当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曹大元连续第三次输给娃娃兵了。欲哭无泪的曹大元坐在一旁闭目反思。
九宫论“剑”,马晓春赢了,曹大元输了。一胜一负,双方战成了平手。就像华山论剑一样,没有赢家,最后,大家相约时间,来个第二次华山论剑。
高手云集的山东队带着遗憾下山了,他们也期待着第二次论“剑”,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围坛高手。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