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九月开初复来的暑气还是因为《野桂花蜜》情感炙手的缘故,我脱下季节的外衣,坐到夜晚的写字台前,又捧起了朱封金那书生气十足的容貌和他散落在时间里的记忆。
深入这本作品集,你会在新闻和散文这两种文体间呼吸到一种共同的浓烈气息,这就是作者执意创造的精神芳芬。尽管两种文体所表现的文笔手法各不相同,但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中,一个新闻工作者所操持的文学情结和娴熟的新闻技能将两者的巧妙结合更能体现那种文字感染的价值,因为任何作品本身的初衷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作者的为文罢了。
这本包容七辑的集子首辑《港泰走笔》十三篇游记散文以快餐的方式素描了港泰的奇特风光和地方文化,童心的闪耀、文人的思虑和悲悯的情怀三位一体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都知道,旅游者的目的和责任是各不相同的,外表相同的笑容煮沸的却是心中不同情感的血,它体现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社会责任的驱使程度。不难看出文中字里行间所闪现的社会探究的深深眉结。
作者由于敏感于新闻的职业缘故,他的散文也似乎在想方设法要告诉你眼前情景,“现在怎么样”,千方百计把你的情感腌进现实状态中。那清新与明快的文字使你无法否定,那就是一段浣过衣衫的溪水,或者一片孕育着新雨的流云。我十分注意细读集子中的新闻稿件,大约占三分之二的篇幅。《幕阜纪行》、《人物侧影》、《现场采撷》、《群星璀璨》等四辑新闻稿,从各个不同层面给人种种心灵的震撼。新闻人物从一种特定的新闻环境里唤出来后,作品总是撇开那些表面的音容笑貌和与之关联的表象,想尽办法把读者的眼光引到新闻人物的骨子里去。《野桂花蜜》中的肖老汉,扎根深山20年的邓天辉老人,作者几乎放弃了技巧的雕塑,而是用一种内心汹涌的感动,来浮现那些诚实的品格,大山一样的沉默,蓝天一般的情怀,荫蔽后人的情操。当红霞和月光在思维里流过之后,你会感到,作品原来要告诉你的是一种高尚的灵魂或者一种闪现在平凡里的光耀日月的精神。
毋庸置疑,朱封金是一位热情而又从容的写作者,他把那些散落在报刊上的星光,整理成一个晚上完整的满月,然后又去历经弦月那不满的打磨,不动声色地经营更大的获得。他的命运,他的不屈,决定了他必须在这种时间的循环里旋转自己了。 螺砣的责任就是旋转,旋转就是生命价值所在。正是兴旺的年龄,不要他转他都想转的朱封金,还怕什么转么﹖ (作者为通城县委宣传部部长)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