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发展工业纪实
从蚕到蛹,再化为蝶,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痛苦的蜕变;崇阳工业也是如此,从高峰跌入低谷,而又走出绝境,柳暗花明,就象春蚕一样,经过一次次痛苦的蜕变。
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工业曾经给崇阳带来过辉煌,也给崇阳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但崇阳要发展,还得靠工业。2002年,县委提出了“兴工强县”的口号。
然而,要振兴工业,重振昔日雄风谈何容易。全县最大的企业崇阳县水泥厂,这支曾经为崇阳工业作出过贡献的龙头企业,如今就像一艘不堪重负的轮船,经海浪的无情拍打,已经是千疮百孔了,2001年终于搁浅。崇阳县最大的卫材企业医用总厂也是伤痕累累,资不抵债,资产总值4202.8万元,负债5353.8万元,负债率达127%。通用机械厂、印刷厂、锻压机床厂等,这些昔日为崇阳工业带来过辉煌的国有企业,也是一个个濒临破产的边缘。
在先期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崇阳县委作出决策,全面改制国有企业,实行整体出售一批,租赁经营一批,宣布破产一批的方式改制国企,让崇阳工业甩开包袱,轻装上阵。
2003年6月16日,这一天是崇阳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在全县国有企业改制动员大会上,国企改制成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县水泥厂首先拉开了崇阳国企改革的序幕,2002年底,水泥厂以整体出售的方式进行改制,盘活资产1.07亿元。到2004年实现了产销两旺,全年生产水泥29.5万吨,上交税费70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紧接着,负债5353.8万元的医用总厂于2003年通过整体出售的改制后当年完成产值1716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105.8万元,实现税金211万,而2336名职工经过买断身份的方式,只留下了400多名职工。
通用机械厂通过整体出售更名为“万兴锻压机床厂”后,当年就扭亏为盈,实现税金40.7万元,职工人均工资提高20%;第一化工厂通过租赁经营,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047万元;就是板纸厂、变压器厂、酿酒厂这些被宣布破产的企业,在做好安置职工工作上,也尽量做到让每一名职工满意。据了解,在国企改制上,崇阳县共安置职工3000余人,缴纳养老金1773万元。
改制,让一个个濒临死亡的国企重新获得了新生。崇阳县经贸局局长王西亚告诉记者,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生产总值32628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70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1169万元,实现税金1045.8万元。末了,他补上一句,就是历史上最好的1998年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打一场全民招商引资战役
发展工业,就得要有资金投入,然而,摆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问题是严峻的:没有大企业支撑,没有大的存量盘活,没有大的资源开发,没有大的交通带动。而全县干部职工自1998年以来还靠高息贷款发工资。 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那就靠输血——借助外力,引进外资来发展崇阳工业。
一场全民招商引资战役在崇阳县打响了。
去年底,县委书记周亨华亲自带队南下洽谈一个投资过亿的化纤项目,然而北方的某大城市也在多方游说。闲谈中,周亨华得知该公司有一位姓吴的副总是崇阳县金塘镇黄山村人。从南方回来,周亨华第一件事就是去黄山村看望该位副总的母亲,并带着交通局长和分管交通的副县长,于今年三月份修通了黄山村的公路,此举感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位公司负责人。县领导的真诚引来年产一万吨的化纤项目落户崇阳。 县长程群林有一次带队去浙江招商,在途中刚好遇到了台风,被洪水围困,为了尽快赶到平阳县去见一位生产编织袋的企业老板,他们趟着膝盖深的水从上午一直走到下午三点半。为了招商,程群林有时一天要跑1500公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一个个外来客商十分放心地将项目落户在崇阳。
县领导的身体力行,感动着每一个崇阳人,使得“全民招商”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县建立了“级级抓招商,层层有任务,个个挑担子”的招商机制。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崇阳县全民招商的氛围日浓,呈现出县直部门和垂直部门比招商、县级领导和村支书都招商、在位干部和退休干部齐招商的良好局面。
一系列的招商引资举措拉动了崇阳的经济,带动了崇阳的产业。该县招商局局长陈熙利告诉记者,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项目50个,合同引进资金6.75亿元,到位资金2.3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的项目两个,过千万元的17个。
构建崇阳工业发展的“金三角”
打鼓墩曾经是天城镇一个无人问津的荒凉地带,然而,自去年以来,这里变得热闹起来。隆隆的机器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林立的厂房,这一切预示着这里将是崇阳经济增长的热点。这里将建成一个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天城工业园。 近几年来,崇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兴工强县”战略,把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增长点,加快园区建设,全力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为了办好工业园,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2001年,崇阳利用青山水库的资源优势,首次设立青山工业园。进入园区的企业,在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享用廉价的水、电。台湾世证公司和香港堃展化纤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落户的企业。 在青山世证公司,台湾客商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企业满负荷运转,每月需用水5万吨、耗电60万度,而这里水价和电价分别只有城里的五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一个月就可节省水电费20多万元,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成本近300万元。
当投资1亿元的钒业项目落户京阳石煤工业园后,崇阳县的工业园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青山工业园以外商投资为重点;天城工业园以民营企业为重点,以“回归工程”为依托,重点吸引内资;石城京阳石煤工业园主要以石煤综合开发和冶金业为重点,形成特色产业工业园。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上,去年以来,三家县属工业园共投入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启动了崇青公路修建,园区道路建设、土地平整和供水、供电及通讯等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平台。为了加强园区管理,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业园区指挥部,由县主要领导挂帅,并从有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工作专班,搞好协调服务,特别是签约项目的落户、土地平整和基建等,都有专人跟踪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入园的效率。
如今,落户崇阳工业园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青山工业园荟萃了十多家企业。投资3000万元、占地200亩的京阳石煤工业园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天城工业园区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和部分土地平整,已有11家企业签约进园,8家企业动工兴建。
青山工业园,天城工业园,京阳石煤工业园,组成了崇阳县工业园区的一个“金三角”,园区工业正呈现出一片喜人的发展态势。这个“金三角”支撑着崇阳的工业,支撑着崇阳的经济,使得崇阳工业完成了又一次由蛹到蝶的完美蜕变,逐步实现崇阳工业的腾飞。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