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嫁接
——湖北帅力化工有限公司改制侧记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对此,湖北帅力化工有限公司的职工深有体会。
成立于1965年的咸宁化工厂(帅力的前身)是我市一家生产民爆器材的企业,作为一家国有企业,40年来,运行稳定,从未出现过亏损现象。就是工厂效益最差的2001年,收支也是基本持平。与之对应的是,厂里的职工就象生活在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一样,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他们习惯了这样大锅饭的日子,工资低点不要紧,哪怕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也不要紧,只要有工资可发,有班可上,有事可做,工人们就满足了。
这样,尽管工厂工人生活在炸药、雷管、导爆索(他们的产品)的旁边,但从未有过真正的危机感。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了2003年。
工人没有危机感,工厂没有竞争力,分配制度还完全处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样的企业还能存在多久?市领导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不行,再不能这样过下去了。2003年7月,咸宁市化工厂开始酝酿民营化改制。此时,有意涉足民爆化工行业的中国盾安控股集团开始同我市接触,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论证后,盾安集团决定斥资千余万元对化工厂进行股份制民营化改造。
湖北帅力化工有限公司诞生了。
正如公司总经理周勤所说的那样,盾安集团的介入,帅力人并非看重的是首期投入的千余万资金,而是盾安集团的企业文化。
总部在浙江的盾安集团是一家已进入中国500强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是同行业中最早打破家族制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企业宪章》的企业之一。“以人为本,人品至上,人尽其才”是盾安文化的核心所在,从而实现在管理上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两类标准(工作标准和制度标准)管人”的蜕变。
这是一间很小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那首《盾安之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今年夏季的一天,总经理周勤坐在会议室里正聆听一位员工的辞职缘由,他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
对帅力公司来讲,员工不论是哪种原因辞职,公司领导都要对辞职员工进行一次促膝长谈,弄清楚辞职原因,以便于公司在管理上更加趋于合理和人性化。
对人才的流动,帅力公司也将盾安集团的文化接纳了下来,经过多年的摸索,他们认为,一个公司正常的人才流动应保持在2%至4%之间,小于2%说明公司管理松散,缺乏活力,没有朝气,大于4%说明公司管理太严,少了点人情味。因此,每一位离开帅力的员工,公司领导都要对这个员工进行一次离前座谈,始终保持在管理上做到既严肃又活泼。
盾安集团的介入,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然而,刚改制的公司员工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尽管置换了身份,但毕竟在原先的工厂里工作了不少时间,有的甚至工作了二十多年。然而,盾安集团认为,岗前培训不仅是一种形式,而是盾安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司员工唐涛告诉记者,公司进行民营化改造后,着重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在帅力公司,对新来的员工和换岗、复岗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培训,先是盾安集团派专人给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员工到了车间后,还得进行车间培训,最后到了班组,再由班组负责人进行一次岗位技术培训,所有员工只有经过这三级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
人才培训只是盾安文化的一个部分,对于人才的定义,盾安文化强调诚信意识和“人品至上”,倡导“先做人后做事”,工人们告诉记者,工厂改制后,工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国企的时候,职工们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停电了,只要一停电,大伙儿便兴高采烈而又心安理得地休息,如今,职工们最着急的事儿就担心完不成任务,宋雅民告诉记者,上个月85车间进行技改,全体工人不计报酬投入到了技改中,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要用两三个月完成的工程。
总经理周勤告诉记者,集团董事长姚新义不仅要求每个中高层领导每月至少看一本书,而且要写心得体会上交到他那里。开始有少数领导一开始有点不适应,甚至不理解。但当自己“被迫”去翻开书本并从中受益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姚新义的良苦用心。渐渐地,读书在帅力上下蔚然成风。
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帅力各项工作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在2004年底全体职工的总结大会上,当总经理周勤报出全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上缴税金340万元,实现利润上百万元,职工人平工资增收300元时,全场暴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周勤告诉记者,即将走过的2005年又将是丰收的一年,预计全年完成销售收入4500万元,实现利税700多万元,员工年收入人均可达到12000元左右。
当记者离开帅力公司的时候,他们企业的《盾安之歌》的旋律仍在脑海中回响,“当岁月与盾安同往,青春在竟争中激昂……当成功与盾安共享,热情在挑战中奔放……诚信对天下,方得天下先,我们继往开来,奔向明天的辉煌”。是啊,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没有战斗力的企业,而一个没有战斗力的企业最终将被淹没在滚滚商海之中。而帅力公司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凭借文化的嫁接抢得了先机。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