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温泉影剧院一场生动的报告会打动了台下1000多位教师,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杰教师王月娥,说来也巧,这位来自阳新库区王英水库的教师是我们咸宁市通山籍人,用她的话说,到了咸宁就像回到了娘家一样亲切。记者也就娘家人为切入点,就热爱学生这一话题,对她进行一次短暂的采访。
1983年,王月娥从通山洪港嫁到了阳新王英库区。听说她是高中毕业,正好村中有十几名小孩没有着落,于是,从1984年开始,她就在王英水库的一个岛上当起了代课老师,从此她就踏上了一条献身库区教育的不归路。
在王月娥的教育生涯中,有一艘造价不菲的交通艇,听她讲起围绕这艘交通艇的种种故事,记者听得胆颤心惊,而她却像讲一起生活琐事那么平淡。记得1995年4月8日,下午1点多,她划着小木船去接学生上学,就在小船返回岛的途中,突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小船在巨浪中上下颠簸,船上8名学生惊恐不已,王月娥一面鼓励学生“有老师在,不要怕”,一面尽力的向前划行,凭着多年的行船经验,她躲过了一个又一个浪头,离岸还有一二米远时,小船积水开始下沉,她随即跳进水中,使劲推船,学生上岸了,而精疲力竭的她却晕倒在地,被随后赶来的村民背到了学校,刚醒过来的她,睁大眼睛寻找学生,当看到学生都安然无恙地站在自己身边时,她才笑了。
能有一艘好一点的船便成了王月娥心中不可多得的奢望了。不久,她被评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希望工程园丁奖,于是,她就把奖品变卖,加上捐款,请人打了一艘新木船,这艘新木船又伴她和她的学生7年,去年她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委书记俞正声听了她的报告后,为她的那种扎根库区的精神所感动,指示有关部门解决她和学生的交通问题,于是省直8家单位捐款9万元,由武汉长轮船舶公司专门制造了一艘“王英希望小学交通艇”。望着这艘现代化的豪华交通艇,王月娥简直象在梦中一样。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再也不用为学生的安全担心了。 说来你也许不信,直到1993年,王月娥的年薪还是280元,后来,民师的工资逐年增加,到了1997年,王月娥的年薪长到了500元。尽管多年来她舍不得买一件新衣,但资助学生上学则毫不吝啬。记得为给尹丽琴、尹美丽、尹朵三姐妹筹措报名费,1997年7月,学生一放暑假,她安顿好自己的小孩,只身踏上了去黄石的打工之旅。
在人生地不熟的黄石街头,只要见到写有“招聘女服务员”的餐馆,她就兴冲冲地跑去应聘,然而,每当她找到一家餐馆,都表示只招小姐,不招大嫂,有的看到她衣着破旧,土里土气的,还未开口,就已开赶了。她说,一连找了48家餐馆,均被拒绝,身上带的37元钱所剩无几。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她又饿又累、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好心的大嫂介绍她到冶钢实业有限公司去当家教,这样,一个月下来,王月娥挣了400元,加上该公司职工捐的135元钱和一些生活用品,她回校后将这500多元钱为尹丽琴三姐妹交清了学费,并将职工捐的学习用品全部分发给了学生。为资助学生读书,她连续4年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在她的打工经历中,当个保姆,做过家教,干过餐馆杂勤工等。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库岛上先后有62名学生受过她的资助完成义务教育,资助金额达1.4万余元。
近年来,她多次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她的事迹先后在央视及许多省市台播出。荣誉多了,待遇也提高了,然而,她仍然保持着一个普通教师的本色,驾着她的交通艇,继续和她的学生一起生活在库区的那座岛上。她说,她这一辈子也不会离开深爱着的学生、离开为之生活奋斗了二十余年的小岛。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