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会射击铜牌得主余萍写实
原想去采访一下冠军队员,但市射击队教练陈梅生则要记者去采访胖子余萍,“她是一块练射击的好料子,唉,命太苦了。”谈起“胖子”,陈教练连连叹息道。 余萍是谁?陈教练为何连连叹息?这激发了记者想了解“胖子”余萍的兴趣。
站在我面前的余萍并不胖,她来自赤壁市,园脸,宽肩,称她胖子,实是教练和队友对她的爱称。这个目前正读中专一年级只有16岁的姑娘在射击场上沉着冷静,她在这次省运会的射击比赛中共夺得了两块铜牌。文静又不失大方,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交谈中得知她在家中是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记者的采访刚涉及到她的家庭时,她的眼圈一红,眼泪就“叭哒、叭哒”的滴了下来,为此,记者不得不转移话题,免得引起她的伤心。但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得知,她已记不清自己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回家的了,只记得那次她从父母那欲言又止的眼神中理解到,父母已不想让她读书了,家里想挤出一点钱来为爸爸治病以及供她的弟妹读书,为此,她除了伤心落泪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她说她很想念父母,但又不敢回家,一则没有了回家的路费,二则怕回家给父母增添经济上的负担,使这个本来就已贫困的家再陷困境。就是自邮资调整后写信她也很久未写了。
余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子,自从弟妹上学后,父母亲给她的生活费用逐年减少,但她没有任何一句怨言,尽管搞体育的女孩子比同年龄人需要更多的营养。 陈教练还告诉记者,这个学期以来,余萍一直是在她的教练施仕逵家中吃饭,施教练家中也不宽裕,但为了余萍的学业和前途,施教练也只好这么办了。施教练在一旁则苦笑着说:“我没有让‘胖子’白吃饭,她用她的成绩来报答我。”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还观察到,每到比赛或训练结束,余萍就默默地帮教练收拾器材,然后,检查一遍射击场上还有没有队友们遗忘的东西,待一切完毕,她就最后一个离开射击场。
谈起胖子,施教练则更多谈的是她的学习和训练情况:“她是我于1995年10月份从蒲圻(现赤壁市)带过来的,在射击方面她有天赋,学习也很刻苦,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在射击队里,她就名胜一个大姐姐一样帮助和关心她的队友。如果这样的学生失学,那实在太可惜了。” 在一旁的体校某负责人告诉记者,余萍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是一个人背着枪在打靶场里训练,从未见过她出去玩过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施教练说,目前,在校的射击队中没有她这种水平的对手陪练,完全靠她一个人在苦练,加之使用的枪又是七十年代制造的,如今,人家早就用上了性能好的进口枪了,这样,她能够同队友一道夺得两块铜牌实属不易。“难道就不能向更高一级的地方输送吗?”记者插了一句。
“武汉射击学校和黄石射击学校都来联系过她去深造的事宜,但一想到那里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这里要高,余萍只好放弃了,唉!”施教练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多好的一块射击的料子啊,今年来,我几次发现她一人躲在一边偷偷流泪,一问,得之她因家庭原因不想读书了,我就只好让她到我家吃饭。要不是这些烦恼的事困扰了她,这次她是有实力冲击金牌的。”余萍还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能够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完全是因为自己实在太喜欢手中的这杆枪了,她对枪特别敏感,只要拿起枪,心中所有烦恼都一扫而光。只是,家庭的负担使她这杆枪显得太沉重了点。
当旁边的体校负责人说准备向校领导汇报要求减免她的学费时,余萍的眼泪又“叭哒、叭哒”的滴了下来。在不长的采访中,这样的场面一共出现了四次。 采访结束了,但记者的心情是沉重的,望着她拿枪的那种神情,记者真担心,明天,她还能同她心爱的枪在一起吗?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