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上演夺嫡大战
新闻背景:谁也没有想到,在2001年7月15日莫斯科的国际奥委会112次年会 上,萨马兰奇顺利的将权力移交给了比利时的罗格。人们说,罗格能够接班,得力于两年前国际奥委会的那次权力纷争,那时,国际奥委会内部那些对主席一职虎视已久的人终于爆发了一次全面的争权夺利,结果,正应了中国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名言。本文就是那次权力斗争的全面回顾。
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在选取接班人这一敏感问题上的摇摆不定,终于引发了一场国际奥委会自成立100多年来最大的危机。其实,这场危机迟早会爆发的,国际奥委会就象一只巨大的火药桶,只不过是没有一根点燃火药的导火线罢了。如今,随着萨马兰奇的退休日益逼近,这个火药桶终于被萨马兰奇自己给点燃了。差点一发不可收拾。
众委员纷纷逼宫
1998年8月底的一天,由于在这之前的环法自行车赛上兴奋剂丑闻闹得萨马兰奇精疲力竭,于是,萨马兰奇在他巴塞罗那的家中对西班牙的新闻记者说,目前,国际奥委会的禁药名单太长,对那些只对提高成绩有效而对身体无害的药物应从禁药名单中删除掉。其实他的用意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国际奥委会在反禁药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收效甚微,如其让那些服药者偷偷摸摸地服,还不如让某些无害的药物公开化。显然,萨翁的话没有同其他委员通过气,而完全是一家之言。远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的新闻发言人,由于不能理解萨马兰奇的真实意思而无法回答一些新闻记者的提问,而另一个人——国际奥委会药物委员会的主席梅罗德亲王率先发难,执问萨马兰奇用心何在?是不是人老不中用了?梅罗德的话得到了澳大利亚委员科茨的支持,他甚至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不会听从萨马兰奇的话删除禁药,还会增加一些药物。其他一些习惯于唯萨翁是从的人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由于梅罗德在禁药问题上的穷追猛打,终于逼迫萨马兰奇出面表态,他只得收回自己说过的话,并放弃休假召开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紧急会议,讨论反兴奋剂之事。会上,在围绕禁药这一事上,国际奥委会多年的沉疴终于如火山一般爆发了出来。萨马兰奇的密友、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带头指责国际排联、足联、自联、网联等单项组织领导人不服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领导,才导致兴奋剂泛滥。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达顿时跳了起来,指着内比奥罗的鼻子,大骂内比奥罗走狗,拍桌子、摔椅子,弄得会议不欢而散。直至第二年三月初重开执委会,再次讨论兴奋剂之事,但国际足联、排联、网联等组织依然拒绝在反兴奋剂的条约上签字,萨马兰奇的威望出现了动摇。
而自始至终都熟悉全部过程的两个关键人物——副主席庞德和金云龙却不似那些人那样动不动就吵吵闹闹,他俩始终一言不发,但望着这种混乱的局面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喜悦。
长期以来,加拿大人庞德和韩国人金云龙一直在虎视着萨马兰奇这把椅子,但苦于萨马兰奇的威望,将这种欲望深埋心底,他俩唯恐天下不乱,如今机会终于来临,如何叫他俩不喜?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际奥委会的资深委员、81 岁的霍德勒一番添乱的话,顿时令那些篡位者迫不及待的走到了前台。
庞德奉命铲除异己
就在兴奋剂风波不久,瑞士81岁的国际奥委会执委霍德勒先生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说,各国为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不惜花巨额资金向某些委员行贿,并指名道姓的说出了那些行贿的城市以及那些受贿的委员。开始,萨马兰奇以为他这是无事生非,故意的制造混乱。没想到美国的盐湖城带头承认,自己当年为获得200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曾向某些委员行过贿。这下就令萨马兰奇感到事态的严重了,他马上任命副主席庞德为调查组的组长,负责调查盐湖城奥申委在申办过程中的行贿事件。
(详细内容请见《天使与魔鬼》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