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采风之五〇山海关联想
一条长城,一个关隘,就将中华大地分成了关内和关外,这个关隘就在长城的最东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当列车缓缓驶进山海关的时候,我心中的思绪随之而来。我双手托腮,似在沉思,又似自言自语。
诺大的一个山海关车站同其他车站相比,静得出奇,车站上两三个工人正在埋头往列车上搬着货物,就是上下车的旅客也像商量好似的,按照设计的路线依次上下车。只有知了在火热的太阳光照射下,嘶哑着嗓子,一声一声地鸣叫着。静静的山海关,以其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沧桑。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人的一个举动就让历史在发展的长河中转了一个弯。当初,吴三桂率领一支明军镇守山海关的时候,关外几十万虎视眈眈的清兵也只有望关兴叹的份儿。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和卖国,使得人们开始想起李自成来了。但如果我们放弃清兵入关的必然性,而去探讨李自成当政时的情形,大顺王朝也并非是历史的理想选择,作为一个立足未稳的王朝,面对关外几十万如狼似虎的清兵,以及江南屯兵百万的南明政府,李自成没有去思索如何安邦定国,而是快速地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像这样一个一开始就已腐败堕落的王朝,长城和山海关对他来说形同虚设。
从车窗向外望去,山海关那漂亮整洁的街道、绿茵如毯的草坪,以及错落有致、结构新颖的建筑,无一不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过了山海关,展现在我眼前的便是一望无际的大豆和玉米,暗绿色的生命将这片黑土地打扮得生机盎然。我想,如果把江南比作小家碧玉、含蓄矜持的美女形象的话,那关外则是大家闺秀、热情奔放了。这决定了关外人直率、敢做敢为的性格。当年,皇太极的皇妃庄妃为了助他夺取江山,竟毅然作出以美色去笼络明朝大将洪承畴的决定,之后,又以一个女强人的形象辅佐两朝皇帝,最终巩固了清朝的江山,造就了“康乾盛世”。同是美女,来自江南的陈圆圆就柔弱多了,作为吴三桂的红颜,在国仇家恨面前,她就像许许多多中国妇女一样,默默地跟随吴三桂降清又反清,复明又灭明,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绝尘而去。
关外的风似乎很大,呼呼的风声在广阔的原野吹拂,将玉米竿吹得东摇西摆,仿佛千军万马在玉米地中穿梭而行一样,那气势,那场面令人不寒而栗。当年的八旗军不正是从苞谷和大豆地里成长起来的吗?朝代的更替就是这样,每当一个朝代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内忧外患一起袭来,久久积压的民族问题终于暴发,关外,满族的几个部落的自相残杀不但未能引起朝廷的注意,反而还利用民族纠纷大搞民族歧视政策,努尔哈赤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就是这位曾经连苞谷和高粱也吃不上的东北汉子,率领一支铁骑,驰骋关内几十年,最终再一次将关内和关外连成一片,实现了民族的统一。
长城是封建统治者为阻止外族侵入而修建的,可是长城并未保住封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心中的长城已毁,即使修建的长城再高、再宽、再长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努尔哈赤早已作古,“康乾盛世”也成昨日辉煌,而民族的和谐和团结的传统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如今的山海关同无数个民族文化遗产一样,静静地躺在那里,供世人参观、游玩。
山海关,一个民族和解的见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