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肤,炯炯有神的目光。从他的目光中,记者感受到了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敢于胜利的信心。这就是在十运会上一人为我市夺得五金一银的皮艇运动员杨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刚满十八岁的杨勇来自赤壁市。他的启蒙教练彭国勋告诉记者,杨勇于1996年初中毕业时,身高就达到了一米八,但从他的身材来看并非是一块适合从事体育运动的苗子,由于他体育锻炼的欲望非常强烈,体校就打破了常规的选材标准,将他招到了体校中。当时,他的力量、速度、柔韧都要比同龄人差,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他的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在制定他的发展方向时,教练就根据他的身材为他定了划船的项目。后经过多方联系,赤壁市体校又将杨勇送到了省划船队中,专攻皮艇。
身高一米八六的杨勇不善言谈,说话时的声音特小,但从他断断续续的交待中,记者基本上知道了他在省体工大队训练的状况。他是于九七年下半年到体工大队的,由于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未达到一名划船队队员的要求,训练起来十分吃力,常常累得迈不开腿、举不起手,这样,还不到半年,他就跑回家来了。通过家人和教练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又回到了体工大队中。
听杨勇介绍,皮艇的训练实在是太苦太单调了。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被教练赶起了床,围着东湖跑上二至二十公里不等,之后便是一个上午的划船,这期间,教练还时不时地为你测一下速度和心率,如果未达到要求,就得受罚。下午,又是各种素质的训练,原以为下雨可以放松一下,没想到下雨天的训练比晴天有过之而无不及,室内的测功仪可以准确地记录下你的各种运动指标,直到你达到教练的要求为止。如此的苦和累,杨勇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成绩开始大幅度地提高。
他的父亲也向记者介绍,长期的训练,两腿不断地同船沿发生摩擦,加之东湖的水不是那么干净,于是,他的腿开始积水、靡烂,出现了最后不得不到医院动手术的地步,可惜的是,由于这次手术,使得杨勇错过了一次参加全国青年锦标赛的机会。
至于这次为我市夺得了五金一银的成绩,杨勇似乎显得十分的平静,他说,省运会冠军只是他运动生涯中的起步阶段。他向记者谈起了曾从赤壁市走出去的两位国家级的划船队员沈鸿飞(亚运会冠军)和钟华军(全国冠军)。他说,他要向这两位师兄看齐,达到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境界。
没想到在他那羞涩的内心世界里,蕴藏着一个远大的抱负。记者被深深地打动了,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着。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