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五周年系列报道?奋进篇 文化形成氛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五年来,我市经济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蓬蓬勃勃的群众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干劲,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润滑剂和催化剂。繁荣、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从群众文化大展演到百万群众歌唱党,从“十月颂歌”到群众文化赶集,建市五年来 ,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一个接一个,好戏连台,高潮迭起,颂歌不断。
2000年,被称为“咸宁文化奥运”的首届群众文化大展演活动,揭开了我市建市五年来的群众文化大普及的序幕。大展演以其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吸引了许多人走出单位和家庭,投入到了火热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中。活动历时一个月,全市共有6000余人直接参加比赛,20多万人间接参加这一活动。
2001年,在这建党80周年之际,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再掀新高潮。“百万群众歌唱党”活动之广之深,时间之长,参加人员之多为我市历史之最。嘹亮的歌声歌颂了党,歌颂了社会主义,歌颂了改革开放。据统计,在历时两个多月中,市县乡三级共举办规模以上的歌咏比赛(会)1067场,参与人数逾百万。
2002年,我市组织了以庆祝十六大“十月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该活动以文艺汇演、书画展、著作展、新闻出版成果展、体育舞蹈、钓鱼比赛等形式,从不同侧面反应了我市改革开放的成果。11月20日在金叶体育馆举行的“庆祝党的十六大暨百星十佳”颁奖晚会,把庆祝党的十六大系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2003年,我市成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既《欢聚竹乡》大型歌舞晚会、人民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和焰火晚会、咸宁市新年音乐会、迎春放歌春节文艺晚会、军民渔水情文艺晚会等等,都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尤其是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期间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咸宁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的底蕴,展示了发展中的咸宁、前进中的咸宁、大希望的咸宁良好风范。
进入2004年,群众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文化赶集、元宵节全市民间文艺大展演、“越飞越高”风筝比赛等,仅今年春节期间,在新落成的市会议中心就举办演出活动5场,广场文化随着广场的建成已发展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亮点,广场文化活动周、广场文化活动动月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市建市五年来的成绩,展示了咸宁人民的精神面貌。
民间文化焕发生机
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我市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通山县对歌的民俗这几年来异常红火,人们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对起了山歌,用山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通山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及时引导,多次组织全县的赛歌会、对歌会,弘扬先进文化,让主旋律占据该县的文化阵地。通山的山歌山鼓山舞经过挖潜整理再创作,通过赛歌会等形式,已形成一大地方特色文化。
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崇阳县,其民间艺术提琴戏近几年来开展得红红火火,全县乡村89个业余剧团,每年演出3000多场次,夫妻、姑嫂、婆媳等家庭剧团屡见不鲜。曾以算命为生的青山镇村民吴大华,丢掉算命的二胡,拿起提琴,带领全家三代16口人创办了一个家庭提琴戏剧团,唱红了附近的几个乡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算命是骗人的鬼话,创办剧团不仅能给群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
提琴戏以其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接受,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崇阳县提琴戏的排练和演出盛况。
嘉鱼的呜嘟、赤壁的盆鼓、崇阳的提琴戏、通城的花鼓戏、拍打歌、咸安的百节龙、板凳龙、高翘表演等,这些我市的民间艺术瑰宝,在我市如火如荼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升华和提炼,成为鄂南民间艺术璀璨的明珠。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专业文艺团体8个,业余文艺团体10个,每年下乡演出近百场。一大批精神食粮送到了广大农村、送到了千万户农家中,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精品文化佳作纷呈
在抓好文化普及的同时,也注重提高文化品位。精品文化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五年来,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地方浓郁特色,讴歌时代精神,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舞台艺术作品。长期致力于剧本创作的我市国家一级编剧王自力曾这样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只有置身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来。他创作的大型历史古装戏《娘娘千岁》获全省“优秀新剧本奖”,并获全省文学剧本创作一等奖,作为我省的重点剧目由楚剧团在全省巡回演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与此同时,我市创作的大型剧目《苦乐年华》、《三姑宫》、《山中一片云》相继搬上舞台,并参加全省新剧目展演。
我市还连续组织参加全省和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楚天群星奖”和“群星奖”取得了优异成绩。《曲曲山路悠悠情》、《中国象棋》、《夜幕下的忠诚》等曲目获得了一致的肯定,舞蹈《土疙瘩,情疙瘩》获2000年楚天群星奖银奖,全国第十届群星奖优秀奖,而小品《打工干部》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取得了我市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专业评奖中重大突破。
舞台艺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繁荣了我市的文化阵地。据了解,仅去年,我市的文艺工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近1000件,获奖作品50余件,出版发行各类作品达30余种,作品形式除诗歌、散文、小说外,还涉足各种类型和体裁。2002年度,歌曲《江南桂花香》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七集电视连续剧《守望家园》获2003年度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咸宁风光系列画册《书画九宫山》出版发行后,获广泛好评,另还有多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