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纪行之七
桔子红了
仲秋时节,通山县库区漫山遍野的桔树上,红红的桔子向人们透露着丰收的喜悦。
12月2日清早,一辆来自江西南昌的大卡车开进了桔园,车上走下一位中年男人,名叫李胜华,是位柑桔商人。他这已是第8次来慈口贩运柑桔了。从他口中得知,慈口的柑桔在南昌特别好销,车一到便一抢而空,而且还不用还价。
“慈口的柑桔真的有这么俏吗?”记者不无疑惑地问道。
“几天前,两个外地客商还在为收柑桔而互相抬价呢。”不等李胜华回答,一位村民就抢先对记者说。
由于李胜华是位老顾客,村民们优先满足了他。很快一车桔子就装满了。
同李老板相比,初来乍到的张强可没有这么幸运,这位东北汉子已在招待所呆了7天。前几天刚运走30吨桔子,家里来电说,还要30吨。这不,他正在为筹集柑桔发愁呢!
如今,柑桔商人因为买不到桔子发愁,可几年前,发愁的是桔农,他们为柑桔销不出去而发愁。
提起柑桔,阮家山村徐善龙仍有一段抹不去的回忆。这位年近六十的汉子,从年轻时起就挖山不止,先后挖坏了三十多把锄头,栽下了二十多亩柑桔。前几年,柑桔丰收了,却销不出去,堆积成山的柑桔仿佛是压在他心头的石块。老人气不打一处来,含泪要挖掉桔树,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没有比毁掉自己亲手栽下的柑桔更痛苦的事了。
正在这时,县里派来了柑桔技术员,给他讲解柑桔销路不好的原因是品种不好,要采取高位嫁接技术来改良品种。老人半信半疑。这时,村民徐立华站了出来,他愿拿出5亩当作试验园,并当场同技术员签订了利益分红协议。徐立华成了柑桔品种改良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看到徐立华这么大的决心,徐善龙很快行动了起来,将他家的几十亩柑桔全部改成了优良品种。品种改良很快就在库区桔农中推广开了。
柑桔销路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路不好。几年前,一位来运桔的大卡车行到大畈镇后,司机望着狭窄的泥沙公路,死活也不肯进去,并留下一句话:“你们什么时候把路修好了,我再来”。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桔农的心,也使通山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改造大慈公路。经过6个多月的奋战,修起了一条宽阔沥青路。同时,还实现了电视村村通,有17个村还通了电话。
路通了,信息广了,桔农们坐在家里就能做起柑桔生意。据了解,今年柑桔销售范围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创历史之最,并且第一次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全县各种水果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创产值过千万元。
[glow=255,red,2]桔子红了 new[/glow]
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2021 东溪笔谈